杭州赢得2021年第十三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主办权
发布时间:
2018-06-20 00:00
来源:
2018年6月9至15日,第十二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在瑞典吕勒奥市召开。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委员汪旭光院士带领中国爆破行业代表团参会交流,并成功竞得2021年第十三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主办权。
一、申办篇
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是国际岩石爆破界的盛会,旨在通过岩石爆破最新科研成果的展示、最新工艺技术的交流和对爆破行业发展动态的预测,进一步促进学术界对炸药和岩石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该系列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自1983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瑞典、美国、澳大利亚和奥地利等国召开了十二届,2002年在我国成功召开。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水利水电、交通运输、能源与矿山等大型工程相继开工并投入运行,与之紧密相关的岩石爆破的理论、技术和科研水平迅速提高、令人瞩目,我国爆破行业专家在国际破岩领域的地位也明显提升,武汉大学卢文波教授于十一届会议时当选为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委员,我国成为国际组委会中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位委员的国家之一。
为成功申办第十三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协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汪旭光院士牵头成立了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全方位的申办准备工作,并得到了我国爆破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积极撰写申办报告、制作演讲PPT和宣传片。本届会议召开之际,我国和印度均向国际组委会递交了拟承办第十三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的申请,中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汪旭光院士的带领下,我国代表团不顾时差和旅途疲劳,到达吕勒奥后立即投入申办竞选的各项工作。卢文波教授在组委会会议上进行了申办城市竞选演讲,综合介绍了我国岩石爆破的发展现状、在杭州举办会议的突出优势以及对下届会议的计划安排等。卢教授还就我国坝基开挖技术进行了大会主题报告,众多国外专家对我国爆破工程之大、难度之高、技术之精感到吃惊并表示希望有机会可以实地考察。汪旭光院士对组委会委员关于在杭州举办会议的有关疑问进行了详细回答,并诚邀各位委员到我国有关项目考察。
我国岩石爆破破碎工程的巨大成就和飞速发展、我国爆破行业的通力支持、中国申办小组认真准备、代表团领导和成员的真诚与热情,感染了国际组委会委员。他们由衷地相信,中国一定能成功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最终经组委会全体委员(我国和印度除外)投票,我国以2/3的多数票赢得了第十三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的主办权,并于2021年在杭州召开。各国(含印度)代表纷纷祝贺我国取得成功。


(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委员合影)


(中印代表团合影)
本次申办成功意味着最高水平的国际性爆破破岩会议将在我国第二次举办,标志着国际爆破破岩领域对我国爆破破岩界的进一步认可,这将极大地鼓舞我国广大的爆破破岩工作者,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促进我国爆破行业的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必将成为我国爆破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激励我们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卢文波教授代表中国爆破行业协会致Fragblast13欢迎词)
二、会议篇
本次会议由吕勒奥理工大学主办,来自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27个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文集收录论文75篇,会上交流论文70篇。20位中国代表参会,交流论文12篇。
本次会议按照惯例分为三部分:研习班及研讨会、大会论坛和矿山考察。论坛开幕式由会议联合主席吕勒奥理工大学Hakan Schunnesson教授主持,联合主席Daniel Johansson副教授、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主席Jose Sanchidrian教授和吕勒奥理工大学校长Berfvall Birgitta教授分别致欢迎词。论坛分为大会特邀报告和12个分论坛报告,就爆破新技术和自动化、爆破有害效应、爆破振动和特种爆破、岩石破碎与案例分析、炸药性能与岩石破碎机理、爆破可持续发展与新进展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会议交流的所有论文研究水平高,涉及面广,体现了近年来国际爆破科研发展的最新成果。
会议期间,Rut & Sten Brand、LKAB铁矿、MAPTEK等13家有关炸药与爆破技术的企业参展。


(大会开幕式)
1. 研习班与研讨会(Short course and workshop)
研习班于6月9日在吕勒奥理工大学开办,主要聚焦于炸药的爆轰模拟和岩石破碎,剑桥大学的Martin Braithwaite教授、Finn Ouchterlony教授、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主席José A Sanchidrián教授和吕勒奥理工大学的Daniel Johansson副教授分别做了讲座,涉及冲击波理论基础、理想和非理想爆轰、研究现状概述、破碎块度预测模型的综述与评价、岩石碎块的尺寸分布、破碎块度-能量函数等,也包括一些案例分析及吕勒奥理工大学所做的相关研究。
第三届国际爆破地质研讨会于6月10日在吕勒奥理工大学举行,包括6个主题演讲报告和2个开放讨论。主要内容涉及爆炸应力波在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传播、爆破工程师需了解的地质常识及地质学家的作用、爆破工程领域地质问题的审视、爆破施工作业中的现代地质采集技术、地下采矿场到研磨破碎厂中的关键爆破技术指标、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爆破等。
2. 大会论坛(Technical program)
大会论坛分3日举行(6月11日~6月13日),每日上午安排1~2个大会特邀报告,其余为两个平行会场的分论坛报告和休会期的参观展览。大会特邀报告5个,其中学术报告3个,工程报告2个;分论坛包含12个论题,65个报告。
1)大会特邀报告(Keynote presentation)
关于学术报告,Finn Ouchterlony教授率先做了题为“爆破和落锤破碎岩石的破碎-能量函数”的报告,主要从能量的角度推导了爆破破碎块度的分布函数,提出了改进的爆破破碎-能量函数关系式,并开展了落锤破碎试验,以验证其提出的破碎-能量函数。


(Finn Ouchterlony做报告)
武汉大学的卢文波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坝基开挖技术综述”的报告,综述了中国近30年在岩石坝基开挖发面所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该团队研发的岩石基础复合消能爆破开挖技术及其在白鹤滩水电站的应用和在其它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前景。


(卢文波教授做报告)
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主席José A Sanchidrián教授做了题为“SLIM:应对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爆破技术”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其团队在完成欧盟金融组织Horizon 2020资助的项目SLIM(Sustainable Low Impact Mining,No:730294)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内容涉及爆破开采过程控制、材料加工厂工序优化及减少环境影响等方面,诸如炸药爆轰的模拟、爆破地震效应的预测、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监测等。

(José A Sanchidrián教授做报告)
关于工程报告,Sunnvia Haugen教授做了题为“过去、当前及未来采矿中的岩石破碎”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岩石破碎的历史发展:从最原始的人工凿岩破碎、炸药的出现与钻孔爆破、到机械破碎,和未来需考虑绿色安全及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岩石破碎的展望。

(Sunnvia Haugen教授做报告)
Matthias Wimmer博士做了题为“当前分段崩落法的功能解读及展望”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其公司(LKAB铁矿)在采用分段崩落法时所涉及到的一些技术管理与创新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分段崩落法采矿中所面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爆破安全作业及环境等问题。


(Matthias Wimmer博士做报告)
2)分论坛报告(Sess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1的主题为“爆破施工新技术及自动化”,论坛主席为Takis Katsabanis教授。主要内容涉及基于加速度计的廉价地震仪的研制、旋挖钻机远程监控信息系统、爆破安全监测的现状与前景、无限雷管起爆技术、采矿与选矿成本控制、钻孔监测数据的分析等。
Session 2的主题为“爆破损伤I”,论坛主席为Bibhu Mohanty教授。主要内容涉及大孔径矿场中饱和矿柱的爆破损伤估计、拉铲台阶爆破中基于近场振动信号对超欠挖的预测和控制、高应变加载率下花岗岩抗拉强度的估算、隧道开挖中超欠挖的控制、基于近区能量分布的边墙控制爆破技术、不同径向围压下花岗岩内炮孔附近的断裂模式等。
Session 3的主题为“爆破振动和特种爆破I”,论坛主席为Trevor Little博士。主要内容涉及声级数据中的频率权重因子滤波器、地下矿场深孔爆破中控制地表建筑振动的爆破设计优化、边墙控制爆破中的振动模拟与机制、高地应力区隧洞开挖爆破诱发的振动特性、爆破地震仪的精度问题、复杂城市环境下砂岩深基坑的爆破开挖技术等。
Session 4的主题为“岩石破碎和案例分析I”,论坛主席为Bill Adamson教授。主要内容涉及炮孔偏差对破碎效果的影响、基于GLCMs图像纹理特征和神经网络对爆破破碎岩块尺寸分布的确定、人口密集区的夷平山丘爆破、拉铲台阶爆破中的预裂爆破技术、基于无人机碎片分析的优化模型等。
Session 5的主题为“炸药性能和岩石爆炸力学I”,论坛主席为Takis Katsabanis教授。主要内容涉及乳化炸药圆筒试验与JWL参数的确定、基于连续小波变换从地震记录中确定炸药性能的方法、低密度炸药物理特性与其爆轰性能之间的关系、乳化炸药反应流动模型参数的标定与验证、岩石和砂浆柱爆破破碎的拍摄、爆破试验报告方法等。
Session 6的主题为“岩石破碎和案例分析II”,论坛主席为Matthias Wimmer博士。主要内容涉及自动破碎测量无人机系统的精度评价、炸药爆速对岩石破碎效果的影响、雷达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各项异性岩体开挖中的边墙控制爆破、潮湿环境下柔性垫层的应用、护面石采石场的爆破设计优化等。
Session 7的主题为“爆破可持续发展和新进展”,论坛主席为Ewan Sellers博士。主要内容涉及地下采矿中以价值为基础的控矿爆破作业、3级高强度水凝胶炸药在地下煤矿隧道爆破中的应用、室内随钻监测系统在采石爆破中的应用、智能手机在炮孔偏差监测中的应用、地下煤矿中引爆装置的现状及展望、敏感及人口高度密集区钻爆开采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等。
Session 8的主题为“爆破损伤II”,论坛主席为Alex Spathis教授。主要内容涉及地下开挖中的超挖问题、水平光爆诱发爆破地震波的成分及特性、大型水电坝基开挖爆破诱发振动对附近房屋建筑及居民的影响评价、爆破对围岩性能的影响、随钻监测技术在爆破损伤计算中的应用、基于FEM-SPH耦合模型对爆破损伤的分析等。
Session 9的主题为“采矿中的一体化技术”,论坛主席为Pablo Segarra教授。主要内容涉及先进的爆采技术和常规的附加研磨破碎之间的比较、多变量成本控制模型、爆破破碎对提高骨料场生产效率的作用、炸药能量的灵活输入对下游工序的改善、基于露天矿多年应用数据对爆破产出的分析等。
Session 10的主题为“爆破振动和特种爆破II”,论坛主席为卢文波教授。主要内容涉及振动和冲击荷载的响应谱分析、长期频繁爆破振动对建筑及人体的影响、基于岩石细观结构的单孔台阶爆破裂纹扩展规律研究、古迹建筑中不稳定巨石的爆破安全拆除、爆炸预处理对磁化砂浆破碎性能的影响等。
Session 11的主题为“岩石爆破数值模拟”,论坛主席为Pradeep Singh教授。主要内容涉及砂浆岩石柱的爆破破碎模拟、预测爆破运动及矿石损失与稀释的工程模型、单孔爆破SPH-FEM耦合模型的验证、耦合FEM-BPM-PBM数值模型中延迟时间对破碎效果的影响研究等。
Session 12的主题为“炸药性能和岩石爆炸力学II”,论坛主席为Lina Lopez副教授。主要内容涉及不同孔径联合布孔方式下的爆破破岩效果、含节理的高陡边坡爆破安全控制、非耦合装药爆破中的岩石动态失效过程、关于岩石断裂的破碎率指数的推导等。


(中国学者分论坛报告剪影)
3. 矿山考察(Mining tour)
6月14日-15日参观考察了瑞典北部两处矿山。14日参观的是Aitik露天铜矿,该矿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效的露天铜矿。15日参观的是Kiirunavaara地下铁矿,该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露天铁矿。


(Aitik露天铜矿)


(Kiirunavaara地下铁矿)
三、收获与体会篇
1. 成功竞得第十三届会议的举办权,证明了国际爆破界对我国爆破行业的认可,将会进一步鼓舞我国爆破工作者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爆破行业的国际地位。
2. 通过参加第十二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增进了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与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以及世界各国爆破工作者的联络,对协会组织召开各种国际会议,扩大会议影响范围非常有益。
3. 本次会议报告内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体现了目前爆破破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学术交流和展会参观,对国际炸药与爆破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我国爆破企业技术研发和海外市场拓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4. 本次会议上我国部分代表做的学术与技术报告,引起了各国代表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从某种方面反映了我国该方面理论与技术的先进性。
5. 本次会议的办会风格非常灵活,气氛活跃。运用灯光效果减轻了学术报告会场的枯燥乏味,使用移动App提问缓解了报告后无人提问的尴尬场面,而且会议期间安排了特定时间段进行商业推介,拉近了企业商业与学术会议的距离,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建议我国举办下届会议时,也增加APP提问和特定时段的商业推介。
(武汉大学 卢文波 中国爆破行业协会国际交流部 宋文峰)